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17768
人物库4697
活动1756
人物库 南北朝
顾宪之南朝宋 436 — 5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6—509 【介绍】: 南朝吴郡吴人字士思
顾觊之孙。
建康执法严正。
入齐,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奏山阴民间疾苦,请勿增税。
后迁南中郎巴陵王长史典签南兖南豫二州事,阻止竟陵王萧子良封山占泽禁人樵采。
,以疾归,加太中大夫
家无积储,临终诫子薄葬。
著诗赋铭赞并《衡阳郡记》。
全梁文·卷四十
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宋镇军将军觊之孙。
孝建初秀才,历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
元徽中,为建康,迁车骑功曹晋熙王友。
齐高帝执政,以为骠骑录事参军太尉西曹掾、齐台中书侍郎
及受禅,除衡阳内史。
永明初,为太尉从事中郎,历随王中郎长史,行会稽太守,迁巴陵王中郎长史,行婺州事,历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吏部郎中,出行南兖州事。
建武中,迁太子中庶子,出为晋陵太守
永元初,历豫章太守
中兴末,徵为扬州别驾从事,未拜,梁受禅,引疾归,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夫八年卒,年七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世隆南齐 442 — 4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491 【介绍】: 南朝齐河东解人字彦绪
柳元景侄。
宋明帝时东海太守
沈攸之反,封贞阳县侯
齐武帝时,进爵为公。
历官南兖州刺史,授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
曾镇压湘州诸蛮。
位终尚书令左光禄大夫
谥忠武
好读书,善弹琴,自云马稍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
又晓数术。
有《龟经秘要》二卷。
全齐文·卷十七
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宋尚书令元景弟之子,海陵王休茂辟为雍州主簿,除西阳王抚军法曹参军,出为武威将军上庸太守泰始初尚书仪曹郎,擢太子洗马,历巴西梓潼、南泰山东海太守安西司马,元徽末武陵前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升明中,征为侍中,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出为左将军吴郡太守
齐受禅,为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进爵为公,寻进号安南将军,出为安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武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入为侍中护军将军,迁尚书右仆射,改左仆射,出为镇南将军湘州刺史,复为左仆射,转尚书令左光禄大夫永明九年卒,赠司空谥曰忠武,有《龟经秘要》二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宝源南齐 ? — 50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宝源 494年—502年 齐明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2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智渊,一作智泉
齐明帝子。
封庐陵郡王
历仕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
明帝永泰元年会稽太守王敬则猜忌,起兵反,败死。
宝源会稽太守
和帝即位,以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未拜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冲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郡吴人字恩约
州辟主簿,随从叔张永将帅,除盱眙太守
明帝建武二年北魏军南犯,都督冀二州北讨诸军事,与魏兵战,拔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多所杀获。
东昏侯永元二年,累迁郢州刺史封定襄侯
齐末,萧衍(梁武帝)起兵,东昏侯使拒西师,与房僧寄分部拒守。
病死。
全齐文·卷十四
字思约吴郡吴人南兖州刺史永从兄子。
元嘉中辟州主簿,除盱眙太守,历尚书驾部郎桂阳王征南中兵、振威将军、征西从事中郎通直郎武陵王中郎直兵参军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左军将军,加辅国将军,出为马头太守,徙盱眙太守永明中,迁西阳王军司马、假节、青冀二州刺史
郁林即位,进号冠军将军
明帝即位,加征虏将军,徙南梁郡太守,除江夏王前军长史
东昏即位,出为建安王征虏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历持节南兖州司州郢州刺史,进征虏将军封定襄侯
永元三年,距梁武郢城,病卒。
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佟之南朝 449 — 5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9—503 【介绍】: 南朝庐江灊人字士威
精《三礼》。
起家扬州从事
总明馆学士,迁尚书祠部郎
入齐,为国子助教,讲《丧服》,委曲诱诲,时称醇儒
齐明帝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太子侍讲
决断国家吉凶礼则。
历官国子博士骁骑将军
,为尚书左丞,参定朝议制度。
有《礼义》。
全梁文·卷四十九
佟之字士威庐江灊人晋豫州刺史恽六世孙,齐永明初杨州从事,入为助教、总明馆学士,迁司徒车骑参军尚书祠部郎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领丹阳邑中正,历步兵校尉国子博士,迁骠骑咨议参军中兴初骁骑将军,梁受禅,为尚书左丞天监四年卒,赠黄门侍郎,有《丧服经传义疏》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志湛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齐州山荏人。
出家居人头山𠷢草寺。
寺即宋之求那跋摩
所立道场也。
而规模犹未替。
于法华专务诵持。
将终之日。
梁沙门宝志悬知之。
武帝曰。
今日北方山荏县人头山𠷢草寺。
须陀洹果圣僧入灭矣。
扬都道俗闻之。
莫不北向致礼。
故湛之终也。
寂然掩息。
馀无病恼。
独于两手各屈一指而已。
识者以为西竺诚于此验所證果位。
盖谓一指初果。
二指则二果也。
是知寔初果云。
筑塔人头山。
其石灰泥土。
虽鸟兽莫污蔑。
释志湛
齐州山荏人。
是朗公曾孙之弟子也。
立行纯厚。
省事少言。
仁济为务。
每游诸禽兽而群不为乱。
住人头山邃谷中衔草寺。
寺即宋求那跋摩之所立也。
读诵法华用为常业。
将终之日。
沙门宝志梁武曰。
北方山荏县人住今衔草寺须陀洹果圣僧者今日入涅槃。
杨都道俗闻此告。
皆遥礼拜。
故湛之亡也。
寂无馀恼。
端然气绝。
两手各舒一指。
有西天竺僧解云。
若二果者舒两指。
初果也。
还收葬于人头山。
筑塔安之。
石灰泥涂。
鸟狩不敢凌污。
今犹存焉又范阳五侯寺僧。
失其名。
常诵法华。
初死之时权殡堤下。
后迁改葬。
骸骨并枯惟舌不坏。
雍州有僧亦诵法华。
隐于白鹿山
感一童子常来供给。
及死置尸岩下。
馀骸枯朽惟舌如故。
齐武成世。
并州东看山侧有人掘地。
见一处土其色黄白。
与旁有异。
寻见一物状如两唇。
其中有舌鲜红赤色。
以事闻奏。
帝问诸道人。
无能知者。
沙门大统法上奏曰。
此持法华者。
六根不坏报耳。
诵满千遍其徵验乎。
乃敕中书舍人高珍曰卿是信向之人。
自往看之必有灵异。
宜迁置净所设斋供养。
珍奉敕至彼。
集诸持法华沙门
执炉洁斋。
绕旋而咒曰。
菩萨涅槃年代已远。
像法流行奉无谬者。
请现感应。
才始发声。
此之唇舌一时鼓动。
虽无响及而相似读诵。
诸同见者莫不毛竖。
珍以状闻。
诏遣石函藏之迁于山室云。
元魏北代。
乘禅师者。
受持法华精勤匪懈。
命终托河东𦵮氏为第五子。
生而能言。
自陈宿世不愿处俗。
其父任北肆州刺史
随任便往中山七帝寺。
寻得本时弟子。
语曰。
汝颇忆从我度水往狼山不。
乘禅师者我身是也。
房中灵几可速除之。
父母恐其出家。
便与纳室。
尔后便忘宿命之事。
而常兴厌离。
端拱静居。
太和初年
代京阉官自慨刑馀。
不逮人族。
奏乞入山修道。
有敕许之。
乃赍一部花严。
昼夜读诵礼悔不息。
夏首归山。
至六月末。
髭鬓尽生复丈夫相。
还状奏闻。
高祖信敬由来。
忽见惊讶更增常日。
于是大代之国花严一经因斯转盛。
并见侯君素旌异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侯道迁北魏 448 — 5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8—516或449—517 【介绍】: 北魏谯国人
少有志操,仕萧鸾南谯太守
,拜骁骑将军,随王肃寿春
死,又南附。
复斩魏叛将杨灵珍父子归,授持节散骑常侍平南将军豫州刺史封丰县侯
历华、瀛二州刺史,为政清严,善禁盗贼。
历览书史,好言宴,养妓妾,以自娱乐。
卒谥明
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道迁谯国人
少时南奔,仕齐明帝,至前军将军辅国将军
裴叔业寿春,不协归,拜骁骑将军,守合肥
景明中,叛入,为征虏长史,带汉中郡
寻自为持节冠军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复归,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改封濮阳县侯
解职。
南兖州大中正,不拜。
出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转安东将军瀛州刺史
熙平中卒,赠抚军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子尚南朝宋 451 — 46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子尚 456年—461年 宋孝武帝第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466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字孝师
孝武帝第二子。
封西阳王豫章王
宋前废帝时都督南徐二州诸军事
凶慝有废帝风。
刘彧杀废帝,称太皇太后令赐自尽。
全宋文·卷十四
子尚字孝师孝武第二子,孝建三年封西阳王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迁扬州刺史,加抚军将军
寻进都督扬州江州鄱阳晋安建安三郡诸军事大明五年改封豫章王,领会稽太守
寻加使持节,进号车骑将军
又加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
前废帝即位,征为都督南徐二州诸军事尚书令,解扬州,赐死,年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子勋南朝宋 456 — 46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子勋 义嘉 466年正月—466年八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466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字孝德
孝武帝第三子。
封晋安王,任江州刺史、督江州诸军事
孝武帝死,何迈迎立子勋前废帝
长史邓琬因奉子勋起兵。
湘东王刘彧前废帝即位明帝,进子勋车骑将军不从,于泰始二年子勋改元义嘉,一时徐州冀州青州刺史响应。
沈攸之诸军至,兵败,被杀于寻阳
全宋文·卷十四
子勋字孝德孝武第三子,大明四年晋封安王,为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改前将军江州刺史,迁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前废帝即位,复为江州明帝定乱,进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长史邓琬等不受命,以泰始二年正月拥立于寻阳改元义嘉,在位八月,为沈攸之等所败,赐死,年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明彻南梁
全梁文·卷七十四
明彻俗姓夏吴郡钱塘人。
齐永明中受学僧祐,随出扬都,住建初寺,后往荆州
天监初还都,二宫供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夏氏。
吴郡钱塘人。
六岁丧父。
即出家于上虞王国寺。
性好学。
尤多感激奋厉。
尝遇客读晋道安传云。
少孤为外兄所养。
因歔欷呜咽。
良久乃已。
他日究寻。
弘法之美。
抚髀叹曰。
人生斯世可不尔乎。
自是专志。
不弃寸阴。
其房屋朽故。
风吹且仆。
众皆惧其压而去。
习业其下自若。
会稽孔广闻以为当成名器。
齐永明十年
竟陵王律师僧祐讲。
从受十诵。
随至杨都
建初寺
建武初
旻法师更业经论。
太傅萧颖胄荆州
𢹂以俱就第开净名。
太傅薨。
赠麈尾软几以别。
天监初
都邑
常为旻公覆述。
武帝钦待不次。
诏于华林园宝云僧省类集毗尼简要。
将成。
忽遘沈疾于寿光殿。
躬临尉问。
迁就医于所住寺。
中使参候不绝于道。
有遗表。
文多不录。
省表哀动左右。
诏于寺设三百僧斋。
为制发愿忏悔文。
普通三年十二月七日也。
诏给东园秘器。
窆于定林寺墓。
释明彻
姓夏
吴郡钱唐人。
六岁丧父。
仍愿出家。
上虞王园寺。
学无师友从心自断。
每见胜事。
未曾不留心谛视。
遇客读释道安传云。
少孤为外兄所养。
便歔欷呜咽。
良久乃止。
他日借传究寻。
弘法之美。
因抚膝叹曰。
人生居世。
复那可不尔乎。
自是专务道学功不弃日。
尝与同学数辈住师后房。
房本朽故。
忽遭飘风吹屋。
欹斜欲倒。
师行不在。
无物支持。
众人皆走。
习业如故。
会稽孔广闻之叹曰。
孺子风素殊佳。
当成名器。
时伦因事推伏。
驰名东越
齐永明十年
竟陵王沙门僧祐
三吴讲律。
中涂相遇。
虽则年齿悬殊。
情同莫逆。
因从受学十诵。
随出杨都建初寺
自谓律为绳墨宪章仪体。
仍遍研四部校其兴废。
当时律辩莫有能折。
建武之中移业经论。
历采众师备尝深义。
旻法师标正经论妙会机神。
谭思通微易钩深奥。
乃从其成业。
齐太傅萧颖深相钦属。
及领荆州携游七泽。
请于内第开讲净名。
每日诸经文句。
既是应机所说。
或有委曲深微。
或复但拘名字先来英旧人各厝情。
谬当今日望此玄宗。
远无髣髴深怀愧恻。
时咸重其谦退。
及萧氏将薨。
赠别麈尾软几。
以遗命所留。
凭抚以尽其寿。
天监之初始返都邑
又从受业。
少长祈请常为覆述。
究博深文洞明奥旨。
盘根交结了无遗滞。
远树名闻徵屈重叠。
乍经乍论四时不辍。
听受之众不远云集。
武帝钦待不次长名进于内殿。
家僧资给岁序无爽。
以律明万行条章富博。
愿撮取简要以类相从。
天监末年敕入华林园
宝云僧省。
专功抄撰。
辞不获免。
侍御筵对扬奥密。
皇储赏接特加恒礼。
故使二宫周供寒暑优洽。
当时名辈并蒙殊致。
未有恩渥如此之隆。
以其鸠聚将成。
忽遘疾沈积。
寿光殿移还本寺。
天子亲自怡色温言躬临慰喻。
知当不振退而流涕。
中使参候晨宵不绝。
自惟将卒奉启告辞。
皇心载轸于万寿殿。
时内外枢揆一时恸绝。
以呈表故也。
其文曰。
因果深明倚伏何逭。
明彻虽复愚短。
忝窥至籍。
将谢之间岂复遗吝。
但知恩知庆。
辄欲言之。
明彻本出东荒贱民而已。
微有善识得厕释门。
契阔少年绸缪玄觉。
虽未能体道。
微得善性。
运来不辍。
会昌时
遂亲奉御筵。
提携法席。
且仁且训备沐恩奖。
恒愿舒慕丹诚奉扬慈化。
岂意报穷便归尘土。
仰恋圣世何可而言。
特愿陛下永劫永住益荫无涯。
具足庄严道场训物。
天垂海外同为净土。
胜果遐流雍容远集。
明彻以奉值之庆论道之善。
脱亿代还生犹冀奉觐。
惟生惟死俱希济拔。
临尽之间忽忽如梦。
虽欲申心心何肯尽。
不胜悲哀之诚。
谨遣表以闻。
敕答省疏增其忧耿。
人谁不病。
何以遽终过甚。
法师至性坚明道行纯备。
往来净土去留养。
方除四魔理无五畏。
唯应正念诸佛不舍大愿与般若相应。
直至种智发菩提心。
彼我相摄方结来缘。
敬如所及。
菩萨行业非千百年。
善思至理勿起乱想。
览笔悽懑不复多云。
因于寺为设三百僧会
忏悔。
自运神笔制忏愿文。
事竟遂卒寺房。
普通三年十二月七日也。
窆于定林寺之旧墓。
敕给东园秘器。
凶事所资随由备办。
主者监护有崇敬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映南齐 458 — 4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8—489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光
齐高帝子。
起家宋著作佐郎南兖州刺史
留心吏事,令行禁止。
高帝即位封临川王,历荆、扬二州刺史侍中骠骑将军
善骑射,解声律,工左右书,左右射。
卒谥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子良南齐 460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子良 文宣王 482年—494年 齐武帝第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0—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英
齐武帝子。
初仕宁朔将军
入齐,封竟陵郡王
武帝时司徒侍中扬州刺史中书监
郁林王即位,进位太傅
恐其夺位,虽加殊礼而深忌之,不久病死。
曾启陈请原除逋租,宽刑息役。
鸡笼山西邸,延揽学士,抄《五经》、百家,撰《四部要略》。
笃信佛教,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
主神不灭说,与范缜论辩。
今存《南齐竟陵王集》辑本。
全齐文·卷七
子良字云英
武帝第二子。
升明中宁朔将军,历邵陵王左军参军
主簿安南记室参军
安南长史,再迁辅国将军会稽太守
高帝受禅,封闻喜县公
寻为征虏将军丹阳尹。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历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徙侍中、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入为护军将军、兼司徒,进号车骑将军,正位司从徒,领尚书令,徙扬州刺史,加中书监
郁林王即位,进太傅,督南徐州
谥文宣王
有集四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颖胄南齐 462 — 5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2—501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长
萧赤斧子。
起家秘书郎
袭爵南丰伯。
萧鸾(明帝)废海陵王自立,颖胄不为同异。
明帝建武中,引颖胄预功,封侯,为持节,督南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东昏侯立,毒死尚书令萧懿雍州刺史萧衍襄阳起兵反。
东昏刘山阳密敕颖胄
颖胄计斩阳归
和帝立,为侍中尚书令荆州刺史
以不能拒萧瑰,忧愧而卒。
谥献武
全齐文·卷八
颖胄高帝从子。
秘书郎,迁太子舍人
永明三年袭父赤斧爵南丰伯,历竟陵王司徒外兵参军晋熙王文学
明威将军安陆内史,迁中书郎
左将军,出为新安太守
隆昌初,徙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黄门郎,迁卫尉
建武中,进爵为侯,迁冠军长史,复为卫尉
出为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进南兖州刺史
和帝荆州,以为西中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事。
梁王举义,进相国左长史镇军将军
和帝即位,进侍中尚书令,领吏部尚书,行荆州刺史
中兴元年卒,赠侍中丞相
梁天监初追谥曰献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旻南梁 467 — 5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27 【介绍】: 南朝梁僧。
吴郡富春人俗姓孙
七岁出家,居虎丘西山寺
力学不怠,志操冠群辈。
后居扬都庄严寺
自齐迄梁,登座讲说逾二十年。
梁武帝天监初与诸僧于上定林寺抄一切经论。
著有《论疏杂集》、《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尤以《成实论义疏》著名。
智藏法云合称梁代大法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孙氏。
世居吴之富春
三国有吴之后也。
幼孤。
七岁出家。
虎丘西山寺
师事僧回。
从受五经义。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
尝谓之曰。
沙弥何姓。
家何处。
曰。
贫道姓释。
家此山。
异之。
特进张绪
见而叹曰。
虽小。
已有凌云之气。
年十三。
随回出都。
白马寺年十六。
回亡。
移住庄严寺
师事昙景。
与同寺法云神冈法关。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
柔次远亮四师。
明经律论指。
振发拥滞。
虽命世硕学。
无所是非。
齐文慧帝。
竟陵王
深加贵敬。
尚书令王俭
尝延僧宗
讲涅槃经。
所扣问。
辄摧衄。
曰昔姚兴逍遥园
使竺道生
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义俱切。
众服其英秀。
旻法师过之远矣。
文宣帝请柔次二师。
讲成实论。
于末席。
有所议论。
辞旨清新。
宏邈。
听者倾属。
次师乃放麈尾叹曰。
老夫受业彭城精思五聚。
有十五番。
诚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自至金陵五年。
始见竭于今日矣。
待为思之。
晚讲当答。
及晚裁复数交。
义遂拥。
次师动容。
顾四座曰。
后生可畏。
永明十年
始二十六岁。
讲成实论于兴福寺
先辈后进。
道俗交会。
不远万里。
呜呼盛哉。
晋宋来学者。
务高谈大语。
以相誇罩。
谦让。
恬静若不能言。
安太守彭城刘业谓曰。
师于经论该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贫道谨依经文。
玄则玄。
文儒则儒。
不知其他也。
竟陵王世子昭胄出守会稽
或邀往征虏亭饯之。
曰吾与相识于讲席间耳。
然未尝修诣。
闻其得郡便往。
意所不欲。
众由是亦罢。
永元初。
诏僧局。
请僧三十人。
华林园讲。
僧正法主
却之。
或问其故。
答曰。
此徒外润。
不能内益。
由是誉传遐迩。
琅琊王仲宝吴郡张思光
学冠当时。
并投分纳交。
申以缟滞。
齐乱避地入东。
梁天监五年
僧正慧超
到房请。
法宠法云
汝南周舍等。
华林园道义。
六年制注般若经。
京城大法师于五寺。
首讲。
道居其右。
深其悦可。
又诏于慧轮殿。
讲胜鬘经。
躬临听。
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
三十人。
同抄定林寺一切经论。
以类相从成。
八十卷。
皆取考正来上。
十一年
感风疾。
吴郡太守张充太守谢览给。
舟仗资粮津发至都。
晋陵太守蔡撙出门候之。
叹曰。
仲尼素王于周。
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
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
以年腊相次。
最处后。
而徒众剧繁。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者。
其高广𮞅[〦/柔]。
非他处比。
是日至不能容。
诏听停讲五十日。
益辟窗牗。
进床五十张。
迫隘。
桄程为之摧折
讲十地经于简静寺。
先为筑堂五间。
以增其旧。
至日悉满。
尤薄于势要。
吴郡陆倕一日造房。
称疾不见。
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时吴太守萧昂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以告
曰。
吾山薮病夫。
无事见贵二千石
戴颙隐居北岭。
江夏王诣之。
高卧牗下。
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
请附于戴公
及萧至。
从后门遁去。
其年。
皇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致礼赠物。
大通五年
诏还都。
徙居开善寺
于路旧疾。
增剧八年二月一日卒。
寿六十一诏。
其月六日
钟山之开善。
乐禅默。
乃依所立义。
获入定。
诸禅师
皆曰门户虽殊。
造寂则一。
每开讲先使众于坐定后为舍灵转经曰。
道安故事也。
时灵根寺道超
勤学。
每祷佛。
愿如
忽梦。
人曰。
僧旻法师
毗婆尸佛时。
已能讲说。
君始发心。
岂可遽及耶。
但自加功。
当得开解。
造弥勒像。
朝夕礼谒。
梦像遣化。
菩提树
曰菩提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止之。
著述殆百馀卷。
行世。
僧旻
姓孙氏
家于吴郡富春
有吴开国大皇帝其先也。
幼孤养能言而乐道。
七岁出家。
虎丘西山寺
为僧回弟子。
从回受五经。
一闻能记。
精神洞出标群独秀。
每与同辈言谑及诸典礼。
未尝不慨慨然欲为己任。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谓之曰。
沙弥何姓家在何处。
曰。
贫道姓释。
家于此山。
甚异之。
特进张绪见而叹曰。
虽小已有陵云之气。
由是显誉。
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
寺僧多以转读唱导为业。
风韵清远了不厝意。
年十六而回亡。
哀容俯仰率由自至。
丧礼毕移住庄严师仰昙景。
景久居寺任。
雅有风轨。
大小和从。
寺给僧足。
安贫好学。
与同寺法云禅岗法开
禀学柔次达亮四公经论。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不避炎雪。
其精力笃课如此。
大明数论究统经律。
原始要终望表知里。
内鉴诸己旁启同志。
前疑往结靡不冰泮。
虽命世硕学有是非之
居中振发曾无拥滞。
光绪既著风猷弘远。
文惠帝竟陵王子良
深相贵敬请遗连接。
尚书令王俭
延请僧宗讲涅槃经。
扣问联环言皆摧敌。
曰。
竺道生长安
姚兴逍遥园见之。
使难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无不切。
众皆睹其风神服其英秀。
今此旻法师超悟天体。
性极照穷言必典诣。
能使前无横阵。
便是过之远矣。
文宣尝请柔次二法师
于普弘寺共讲成实。
大致通胜冠盖成阴。
于末席论议。
词旨清新致言宏邈。
往复神应听者倾属。
次公乃放麈尾而叹曰。
老子受业于彭城
精思此之五聚。
有十五番以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必欲研尽。
自至金陵累年始见竭于今日矣。
且试思之晚讲当答。
及晚上讲裁复数交词义遂拥。
次公动容顾四坐曰。
后生可畏。
斯言信矣。
年二十六。
永明十年始于兴福寺讲成实论。
先辈法师高视当世排竞下筵。
其会如市山栖邑寺莫不掩扉毕集。
衣冠士子四衢辐凑。
坐皆重膝不谓为迮。
言虽竟日无起疲倦。
皆仰之如日月矣。
希风慕德者不远万里相造。
自晋宋相承凡论议者。
多高谈大语竞相誇罩。
为师范。
棱落秀上机变如神。
言气典正
座无洪声之侣。
重又性多谦让。
未常以理胜加人。
处众澄眸如入禅定。
其为道俗所推如此。
时人称曰。
折剖磐隐通古无例。
条贯始终受者易悟。
庶方荡诸异论大同正法矣。
于是名振日下。
听众千馀。
孜孜善诱曾无告倦。
安太守彭城刘业。
尝谓曰。
法师经论通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
宋世贵道生
顿悟以通经。
齐时僧柔
影毗昙以讲论。
贫道谨依经文。
玄则玄。
文儒则儒耳。
竟陵王世子萧照胄。
出守会稽
共往。
征虏别之。
曰。
吾止讲席。
相识未尝修诣。
承其得郡。
便狼狈远别。
意所不欲。
众因是亦止。
永元元年
敕僧局请三十僧。
华林园讲。
僧正法主
止之。
或曰何故。
答曰。
此乃内润法师
不能外益学士
非谓讲者。
由是誉传遐迩名动京师
琅琊王仲宝
吴人张思光
学冠当时清贞独绝。
并投分请交申以缟带。
年立之后频事解蔚为宗匠。
九部五时若指诸掌。
玄理伏难坦然夷易。
故缁素结辙华俗邀延往复屯萃矣。
时有令闻夙成负先来之风。
耆年素望怀新旧之耻。
设伏者比肩翘关者间出。
随方领会。
弘量有馀。
皆衔璧舆榇响然风靡者一人而已。
值齐历横流道属昏诐。
时宠小人世嫉君子。
因避地徐部。
仍受请入
法轮继转胜幢屡建。
皆随根获有声南北。
皇梁膺运乃翻然自远言从则。
天监五年游于都辇。
天下礼接下筵亟深眷悦。
僧正慧超衔诏至
欲屈与法宠法云汝南周舍等。
时入华林园讲论道义。
自兹已后优位日隆。
六年制注般若经。
以通大训。
朝贵皆思弘厥典。
又请京邑大法师
于五寺首讲。
道居其右。
乃眷情深见悦可。
因请为家僧。
四事供给。
又敕于慧轮殿讲胜鬘经。
自临听。
仍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
同集上定林寺
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
凡八十卷。
皆令取衷于
十一年春忽感风疾后虽小间。
心犹忘误言语迟蹇。
曰。
自登座讲说已二十年。
如见此病例无平复。
讲事尽矣。
乃修饰房内隔立道场日夜礼忏。
吴郡太守张充
太守谢览
各遣僚左至都表上延请。
有敕给船仗资粮发遣。
二郡迎候舟楫满川。
师学士随雾合。
中途守宰莫不郊迎。
晋陵太守蔡撙
出侯门迎之叹曰。
仲尼素王于周。
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年
下敕于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
最处后。
众徒弥盛。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
栾栌增映延袤遐远。
至于是日不容听众。
执事启闻。
有敕听停讲五日
悉移窗户四出檐霤。
又进给床五十张。
犹为迫迮。
桄桯摧折日有十数。
得人之盛皆此类焉。
因舍什物嚫施拟立堂。
虑未周用付库生长传付后僧。
于简静寺讲十地经。
堂宇先有五间。
虑有迫迮又于堂前权起五间。
合而为一。
及至就讲寺内悉满。
斯感化之来殆非意矣。
少与齐人张融谢眺友善。
天下才学通人莫不致礼。
虽居重名不嘉荣势。
闲处一室通豪右。
众人多恨之。
吴郡陆倕
博学自居。
名位通显早崇礼敬。
亦密相器重。
时为太子中庶
傧从到房。
称疾不见。
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人皆推之爱名德也。
弥重之不趣于世。
暨普通之后。
先疾连发弥怀退静。
夜还虎丘人无知者。
萧昂出守吴
欲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先知以告
曰。
吾山薮病人。
无事见贵二千石
戴颙隐居北岭。
江夏王入山诣之。
高卧牖下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请附戴公之事矣。
及萧至从后门而遁。
其年皇太子
通事舍人何思澄
衔命致礼。
赠以几杖炉奁褥席麈尾拂扇等。
五年下敕延还移住善。
使所在备礼发遣。
不得循常以稽天望。
于路增剧未堪止寺。
权停庄严因遂弥留以至渐。
良医上药备于寺内。
中使参侯相望驰道。
大通八年二月一日清旦。
卒于寺房。
春秋六十一。
天子悲惜储君嗟惋。
敕以其月六日
窆于钟山善墓所。
丧事小随由备办。
隐士陈留阮孝绪
为著墓志。
弟子智学慧庆等。
建立三碑。
其二碑。
皇太子湘东王
并为制文树于墓侧。
徵士何胤
文立于本寺。
尝乐于禅默。
乃依所义试遍安心。
旬日之间遂得入定。
诸禅师
门户虽殊造寂不异。
又尝于讲日谓众曰。
昔弥天释道安
每讲于定坐后。
常使都讲等为含灵转经三契。
此事久废。
既是前修胜业。
欲屈众各诵观世音经一遍。
于是合坐欣然远近相习。
尔后道俗舍物乞讲前诵经。
由此始也。
时有灵根寺道超比丘
勤学自励。
愿明解如
梦有人言。
僧旻法师毗婆尸佛。
已能讲说。
君始修习。
何可等。
但自加功。
不患不达。
随分得解。
后大领悟。
尝造弥勒佛并诸供具。
朝夕礼谒。
乃梦见弥勒佛遣化菩萨送菩提树与之。
菩萨曰。
菩提树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闻而勖之曰。
礼有六梦。
正梦唯一。
乃是好恶之先徵。
故周占梦之官。
后代废之。
正以俗人浇薄亟多假托。
吾前所梦乃心想耳。
汝勿传之。
庄严寺门及诸墙宇古制不工。
又吴虎丘山西寺朽坏日久。
并加缮改事尽弘丽。
所造经像全不封附。
须者便给。
放生布施未尝倦废。
弟子咨曰。
和上所修功德诚多。
未始建斋会。
恐福事未圆。
曰。
斋乃有一时发起之益。
吾寡乏人力难得尽理。
又且米菜酱酢樵水汤灰践踰浇炙。
信伤害微虫岂有数量。
虑有此事故不敢为也。
始复求寄王官官府有势之家。
使役虽多弥难尽意。
近识观之藉此悟。
智者窥人有求名之诮。
要请法俗侵星早到。
若不专至有乖素心。
若现斯言犹涉讥笑。
故吾不为也。
美言笑善举止。
吐纳膏油自生顾眄风飙满室。
凡所施为不为名利。
勤注教勖形于言晤。
先人后己常若不及。
常有馀师言弟子不恭者。
呼与相见为设饮食。
方便诱喻遂成善士。
生无左道卜筮。
不妄同惑凡人。
又不假托奇怪以诳近识。
贵人君子皆景慕焉。
营居负贩者亦望风而畏敬。
闻其名者伪夫正鄙夫
所著论疏杂集。
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
百有馀卷流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子敬南齐 472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子敬 482年—494年 齐武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端
齐武帝子。
初封应城县公,后封安陆王
历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加侍中
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害诸王,遣人袭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侃北魏 ? — 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字士业
杨播子。
颇爱琴书。
袭父爵华阴伯
初为汝南王元悦参军
孝庄帝建义初,官岐州刺史
永安二年,梁将陈庆之魏北海王元颢北返。
孝庄帝渡黄河北走,以从驾功封济北郡公
参与杀尔朱荣
尔朱兆逃归华阴
后为尔朱天光诱杀。
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字士业
椿兄播之子。
熙平中袭父爵华阴伯
汝南王太尉、骑兵参军杨州刺史长孙稚录事参军,进统军
又为叔父椿雍州录事参军,带长安
寻除镇远将军谏议大夫,为长孙稚行台左丞,转通直散骑常侍
建义初,为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
又除中散大夫,为都督镇潼关
还朝除右将军岐州刺史
元颢内逼,行北中郎将
镇军将军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敷西县开国公
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爵济北郡开国公
侍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所害。
太昌初,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幽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成北周 476 — 563年7月18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咸阳灵武程氏子。
戏聚沙塔。
志见幼年。
亲爱所缠。
晚从薙落。
时已二十六矣。
既获依止道原法师随觐孝文荐蒙降礼。
盖原师。
魏代之名匠云。
太和未偕至
遇勒那三藏。
受禅法。
其于玄秘。
宿禀生知。
那奇之每曰。
心学东流。
能造诣者。
其斯人乎。
大统中
周祖方总百揆。
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
偏同虞舜
背隆伛偻。
又似周公
德宇纯懿。
轨量难模。
言为世宝。
笃志住持。
其有法事之宜兴。
俗务之宜废。
发于奏议见之施行可。
昭玄三藏保定初
诏升国三藏。
逮平荆梁益州大德五十馀人。
至京条以真谛妙宗。
质问所答文理舒畅。
南北贯通。
披决隐滞。
洞出情外。
皆伏其淹博。
一日忽语其徒曰。
江南某寺堂且崩压。
可急治香火诵观世音号。
以救之当是时。
扬都道俗数百人。
方法集一讲堂上。
闻东北有香气。
及伎乐声于是空堂趋出候听。
而堂随摧坏。
众幸无损。
三年七月十八日
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讣闻。
上哀恸即以其日。
窆于东郊门外。
仍诏有司置大福田寺图形于壁。
弟子昙相等。
树碑墓上。
义城庾信制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僧实北周 476 — 563年7月18日
释僧实
俗姓程氏
咸阳灵武人也。
幼怀雅亮。
清卓不伦。
尝与诸僮共游狡戏。
或摘叶献香。
或聚砂成塔。
乡闾敬焉。
知将能信奉之渐也。
亲眷爱结不许出家。
喻以极言久而方遂。
年二十六乃得剃落。
道原法师
擅名魏代
乃归焉。
随见孝文便蒙降礼。
大和末从原至
因遇勒那三藏。
授以禅法。
每处皇宫咨问禅秘。
那奇之曰。
自道流东夏
味静乃斯人乎。
于是寻师问道备经循涉。
三学通览。
偏以九次调心。
故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
性少人事退迹为功。
所以高盖驷马未曾流目。
清流林顾便忘返。
加又口绕黑子欹若升形。
目有重瞳光明外射。
腋怀凤卵七处俱平。
奇相超伦有声京洛
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
听业未广而无问不明。
能勤整四仪静修三法。
可宪章于风俗。
足师表于天人。
周太祖文皇
魏大统中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
背隆伛偻分似周公
德宇纯懿轨量难模。
昭玄三藏。
言为世宝笃志任持。
故有法相之宜兴。
俗务之宜废。
发谈奏议事无不行。
保定年。
太祖又曰。
师才深德大。
宜庇道俗以隆礼典。
乃躬致祈请为国三藏。
当仁不让默而受之。
是使栋梁斯在仪形攸寄。
周氏有国重仰玄风。
礼异前朝受于归戒。
太祖平梁荆后。
益州大德五十馀人。
各怀经部送像至
真谛妙宗条以问
既而慧心潜运南北疏通。
即为披决洞出情外。
并神而服之。
于是陶化京华久而逾盛。
忽一旦告僧曰。
急备香火修理法事。
诵观世音以救江南某寺堂崩厄也。
当尔之时。
杨都讲堂正论法集。
数百道俗充满其中。
闻西北异香及空中妓乐。
合堂惊出同共闻听。
堂欻摧坏大众无损。
奏闻梁主。
乃移以问周。
果知实祐。
大送珍宝赐遗续。
但取三衣什物而已。
馀随散之。
由尔名振三国事参至圣。
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
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朝野惊嗟人天变色。
帝哀恸泣之。
有敕图写形像。
仍置大福田寺
即以其日窆于东郊门外滕公郦食綦。
塳南。
碑石尚存。
弟子昙相等。
传灯不穷弥隆华实。
以业有从。
爰于墓所立寺。
还名福田。
用崇冥福。
并建碑于寺野二所。
中兴寺释道安
义城庾信制文。
今在苑内。
姓程
咸阳灵武人
幼怀雅亮。
清卓不偷。
尝与诸僮共戏。
或摘叶献香。
或聚砂成塔。
知为信奉之渐。
亲眷爱结。
年二十六。
乃得剃落。
道原法师
擅名魏代
往归焉。
随见孝文
便蒙降礼。
大和末
从原至
因遇勒那三藏。
授以禅法。
每处皇宫。
咨问禅秘。
于是寻师问道。
备经循涉。
三学通览。
偏以九次雕心。
故得定水清澄。
禅林荣蔚。
兼又道契生知。
化通关壤。
勤整四仪。
静修三法。
周太祖文皇
魏大统中
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
偏同虞舜
背隆伛偻。
分似周公
德宇纯懿。
轨量难模。
昭玄三藏。
言为世宝。
保定年。
太祖又曰。
师才深德大。
宜庇道俗。
以隆礼典。
乃躬致祈请。
为国三藏。
受之。
益州大德。
五十馀人。
各怀经部。
送像至
真谛妙宗。
条以问
既而慧心潜运。
南北疏通。
即为披决。
洞出情外。
并神而服之。
于是陶化京华。
久而逾盛。
忽一旦告僧曰。
急备香火。
修理法事。
诵观世音。
以救江南
某寺堂崩厄也。
当尔之时。
扬都讲堂。
正论法席。
数百道俗。
充满其中。
闻西北异香。
及空中妓乐。
合堂惊出。
同共闻听。
堂歘摧坏。
大众无损。
奏闻梁主。
乃移以问周。
果如实祐。
大送珍宝。
锡遗相续。
但取三衣什物而已。
馀随散之。
由尔名振二国。
事参至圣。
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
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慧晓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郡吴人字叔明
陆子真子。
清介正立,不杂交游。
州举秀才,历诸府行参军
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
萧道成(齐高帝)辅政,除尚书殿中郎
撰答诏草,为道成所赏,引为太傅东閤祭酒
入齐,迁太子洗马、历辅五政,治身清肃。
官至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
卒年六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子罕南齐 479 — 49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子罕 483年—495年 齐武帝第十一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9—495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华
齐武帝子。
武帝时历北中郎将,南琅邪彭城郡太守都督南兖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刺史
郁林王即位,进号后将军,官至护军将军
后为明帝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